close

斯特林: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打噴嚏,世界就感冒。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因此成為最重要的全球決策者。 

中國今年在國內策劃了一場銀行信貸增長的大幅放緩,向全球市場傳播了通縮的寒意。 

事實上,我們認為,今年全球市場上許多種所謂“特朗普交易”的終結,不僅僅表明特朗普政府政策招致懷疑,更是折射出中國信貸緊縮引發的通縮寒意。 

作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(GDP)接近12萬億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中國打一個噴嚏,世界就會患感冒??對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國利率造成更大的下行壓力。 

在一年的時間裏,中國曾從輸出通縮,轉變為幫助促成“全球再通脹”主題,該主題在2016年下半年的全球股市裏表現得很明顯。 

在今年前三個月,中國名義GDP增長率達11.8%,幾乎為2015年全年增長率的兩倍。2015年12月,投資者還在擔心中國發生硬著陸。中國進口增速達20%,給了依賴對華貿易的經濟體很大的提振。 

然而,在一個像中國這樣的杠杆程度高的經濟體,信貸供應變化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是滯後的。中國的信貸政策已變得具有很大約束性,這顛覆了傳統看法,即在今秋召開中共十九大之前,中國不會以任何動作打破現狀。所有跡象表明,現狀正在被打破。 

人們從未聽說過的最重要的全球政策製定者,是不久前上任的中國銀監會(CBRC)主席郭樹清。 

由於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隱性支持,郭樹清發布了一連串旨在打擊腐敗和投機的新規。 

結果是,2017年第一季度信貸衝量(credit impulse)??最好將其理解為信貸總量相對GDP比例的“變化速度的變化速度”??大幅降低了17.5個百分點。 

習慣於借入大筆資金的企業和消費者將感受到減少淨支出的壓力,有些借款人不得不借新還舊,但他們能借到的新貸款將變少。 

根據我們的指標,當前這種負信貸衝量的規模,在曆史上隻有過幾次與之相當或超過的情況:分別是1994年、2004年至2005年和2010年。但前幾次,負信貸衝量發生的背景是名義GDP增長非常強勁:1994年為37%,2004年和2010年都是18%。 

中國增長潛在放緩的跡象,已在諸多事實中顯現出來:中國主權債券收益率曲線出現局部反轉;全球交易的中國公司股票構成的MSCI明晟中國指數(MSCI China index)的表現(上漲25%),與國內交易的中國公司股票構成的上證綜指和深證綜指的表現(分別為上漲1.2%和下跌6.7%),存在巨大落差。 

中國信貸政策“走走停停”的特性,以前就曾出現過。當增長加速,幾個季度之後會出現負信貸衝量;當增長減速,則在幾個季度後出現正信貸衝量。 

自1995年以來,負信貸衝量的平均延續時長大約為4.5個季度。既然這次負信貸衝量始於2016年第四季度,那麽到明年初,中國當局也許會再次向前推動信貸油門杆??這隻是對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的明確跡象的回應。 

另一方麵,預計大宗商品價格會走軟,美國利率的上行壓力會減小。 

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。過去5年裏,中國名義GDP增量達3.7萬億美元,超過德國的GDP總量。相比之下,同期全球經濟的名義GDP增量僅為2.2萬億美元。 

這段時期,中國不但貢獻了近170%的全球名義GDP增量,而且看來可能再次增厚了美國企業的利潤。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,2017年第一季度美國企業在世界其他地區賺到的利潤增加了25%,而在國內獲得的利潤小幅下降,遠遠低於2014年的峰值。 

全球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是,即便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方麵,中國信貸政策也許已跟美聯儲(Fed)或歐洲央行(ECB)的貨幣政策調整幾乎同等重要,但中國經濟政策製定的透明度仍遠低於其他許多主要國家。 

因此,對投資者而言,監控中國的信貸衝量可能是他們可用的“觀察他們做什麽、而不是說什麽”的最好辦法。 

注:本文作者為Trilogy Global Advisors的首席投資官。 

信息來源:英國金融時報 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licai18.com/article/ArticleDetail.jsp?docId=23073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anghaiyan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